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村庄分类规划:未来乡村的五大发展模式及路径

    信息发布者:hecdlhzsy_wh36ml1qltg
    2019-05-19 07:37:56    来源:云上智农平台 YSZNPT-2016   转载


    乡村振兴规划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村庄的分类与归宿问题!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,未来,村庄将形成五大发展结构和模式。归派文旅深耕文旅与乡村振兴20年,有丰富的乡村规划经验,邀您一起探讨未来乡村的五大发展模式及路径。

     未来村庄发展将形成五种结构类型

     城市化结构。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边的村庄,地理区位优越、交通较为发达、产业结构相对丰富,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,能率先通过城市融合实现发展,进而发挥其辐射作用。

    小城镇结构。县、镇乡及其他小城市周边的村庄,交通区位相对便捷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。可通过与城镇功能融合、空间融合、产业整合、人居环境整治等途径,形成基础设施、人口规模、产业规模、公共服务配套等适度规模化的产居融合一体化。

    中心村结构。在城乡二元体制下,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,有的交通、经济条件发达,二三产业基础较好,像江浙发达地区的村落,通过整合提升形成适度规模的经济强村;有的以种植、养殖业为主导,但二三产业薄弱,像北方平原地区村庄,通过改造提升、优化居住环境,聚集产业优势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势,形成规模化、集中化大村落,即中心村结构。

    特色村结构。拥有自然生态、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的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名村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,是彰显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应统筹保护、利用和发展。通过善于利用村庄特色资源,可形成以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强村。

    多样化组合结构。中西部的山区、丘陵地区这些非大尺度区域、非平原区域的村庄,将根据实际情况,通过整村搬迁、撤并合村等形式,保留一部分自然村庄,形成一部分特色村庄,构建一部分集中化大村落,再结合特色小镇和建制镇发展,构建出多层次多结构的乡村现代化发展路径。

    五种结构的发展途径

    城市化结构:经历融合—配套—发展3个阶段

    我国各大中心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周边的村庄,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相对较为紧密,应实现率先发展,进而发挥辐射作用,带动相邻村庄的发展。城市周边村庄社会经济及空间发展要经历融合—配套—发展3个阶段,逐步完善发展。

    小城镇结构——村镇融合,形成产居一体结构

    小城镇模式在规模化和现代化的层次方面稍低于城市化模式,是城市化模式的初级阶段,对村庄的带动作用弱于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,小城镇模式中的城镇之于村庄更多的是相互间的融合及互促发展。

    中心村结构——通过要素资源整合、服务提升推动

    人口流失严重、基础设施极差、生态环境脆弱、自然灾害频发及因重大项目建设占地的五类村庄,需要通过土地、人口、资源的整合,通过公共服务提升来形成集中化中心村。

    特色村结构——文化特色村和产业特色村模式

    特色村的形成发展,首先要找准特色村庄的特色优势,明确开发和保护重点。(一诺农旅规划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